最老的这种“杂鱼”都112岁了,而且寿命越长身体越好
正文共2149字,预计阅读时间约为8分钟
也可点击右上角小圆点“听全文”,用耳朵聆听知识~
杂鱼,泛指品质和价位都比较低的鱼(光看这个词就知道不是什么好鱼)。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杂鱼,比如罗非鱼在国内就属于杂鱼,如果钓鱼佬钓到了这种鱼一般都会直接丢回水里,都不带看的。
而在美国,鲤鱼则被当杂鱼,英文里叫Trash Fish,直译过来就是垃圾鱼。因为对于北美来说,亚洲鲤鱼(Cyprinus carpio)相当于入侵物种,在当地没有什么太多的竞争对手,而且啥都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但另一种北美本土鱼却因为长得像鲤鱼,被当成了杂鱼:大口牛胭脂鱼(Ictiobus cyprinllus)。
大口牛胭脂鱼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Tyler Winter)
它们被当作杂鱼之后,命运就比较“悲惨”了:人们想怎么钓就怎么钓钓多少都没人管。掏出弓箭来射鱼也行,甚至还有专门的射锦鲤锦标赛来激发大众的猎鱼兴趣。当然最高效的还是开个电鱼船,一下可以电死一大片鱼。
一船的大口牛胭脂鱼 (图片来源:wiki)
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明尼苏达州、北达科他州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地区,作为本土鱼类的大口牛胭脂鱼数量一直在下降。
有点血腥↓慎点
被弓箭射杀的大口牛胭脂鱼 (图片来源:wiki)
不过,这种杂鱼也有让人吃惊的一面,比如长寿。
2016年,有科学家对明尼苏达州两个主要流域的大口牛胭脂鱼进行了研究,找到当地的渔民,让他们帮忙捕鱼,总共收集了386条样本鱼,之后从每条鱼的头上取下耳石。
研究人员在鱼头上取下一块耳石
(图片来源:MPR News 2019)
耳石位于鱼类的内耳中,对于鱼类的平衡和听觉功能至关重要。之所以取下它,并不是想研究它的生物功能,而是想确定这些被捕鱼的年龄大小(关于这点,可以点这里复习)。
耳石从鱼类出生时就开始生长,并且在整个生命期间持续生长。耳石的生长方式类似于树木的年轮。它们的生长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如水温)、食物供应和鱼类的健康状况。
被捕获的大口牛胭脂鱼 (图片来源:文献)
在不同的季节,耳石的生长速率会发生变化。通常在生长季节,耳石生长较快,形成较宽的带;而在非生长季节,生长减慢,形成较窄的带。这些变化在耳石上形成明显的年轮,每一对宽窄相间的带代表了一年的生长。
切开耳石后,可以看清耳石的横切面,科学家可以数出这些年轮,从而确定鱼的年龄。
下图是3岁的大口牛胭脂鱼的耳石。
(图片来源:文献)
下面是36岁的,可以看到年轮明显清晰和多层。
(图片来源:文献)
而下面这条鱼,是研究中发现的年轮最多的,有112层,也就是112岁,在人类社会里也是妥妥的“长寿”了。
(图片来源:文献)
不过为了提高确定大口牛胭脂鱼年龄的准确性,科学家们还用了另一种方法补充验证鱼的年龄:炸弹放射性碳定年法(Bomb Radiocarbon Dating)。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利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碳(14C)作为特定时间标记的方法。
采样的部位同样也是耳石,测量了每条鱼的14C含量。研究中,所有样本分析的14C值与通过年轮计数得出的出生年份一致,证实了年龄估计的有效性。
这386条大口牛胭脂鱼中,有186条鱼超过了75岁,其中有5条超过了100岁,那条112岁的是目前发现的大口牛胭脂鱼里最老的,比其他之前研究的所有淡水硬骨鱼类最大年龄的都要老近40岁。
科学家手中的一条百年长寿鱼
(图片来源:Stuart Black)
在此之前被科学家发现的最老淡水鱼,是从考古发现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从耳石的年轮里确认年龄大约是73岁。因此可以说,大口牛胭脂鱼现有科学研究发现里最长寿的淡水鱼。
这是一条90岁左右的大口牛胭脂鱼,身上出现了橙色的斑点,那是老年的象征 (图片来源:wiki)
活得那么久,这意味着大口牛胭脂鱼它繁殖年龄也比其他鱼晚得多,这也意味着被误归为杂鱼的它,极有可能在未达到繁育年龄时就被捕杀,那它们的种群就会受到威胁。
早在1989年,加拿大濒危野生动物状况委员会就注意到了这点,对哈德逊湾的大口牛胭脂鱼特别关注,因为有文件证明,随着入侵的亚洲鲤鱼数量的增加,本地的大口牛胭脂鱼的数量逐渐减少。这和美国对待大口牛胭脂鱼的态度形成了反差,在美国对大口牛胭脂鱼的捕捞基本上是不受监管的。
活得久不算什么,这种鱼还有一个神奇的超能力,它的免疫系统不会随着年龄的衰老而退化,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
科学家在研究期间的采样标本,老鱼身上会出现橙色斑点 (图片来源:Courtesy photos)
在后续的研究中,科学家对采集的鱼进行了解剖,用3个指标评估了大口牛胭脂鱼的免疫系统强度: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通过血液涂片计数,作为长期压力的指标。
细菌杀伤能力测试:测试来量化免疫系统的强度。
端粒长度的测量:一般来说,端粒缩短被认为与免疫衰老有关。随着端粒的缩短,免疫细胞的更新和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反应减弱。
结果发现,86条大口牛胭脂鱼随着年龄的增长(2-99岁),没有发现与其显著相关的NLR变化,这说明这些鱼在免疫应激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这可能是其长寿特性的一部分原因。
而在细菌杀伤能力测试中,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那些个体越老的大口牛胭脂鱼,它们的免疫细胞杀伤细菌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不仅大口牛胭脂鱼的免疫系统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衰退,反而还展现出了更强的免疫功能。
大口牛胭脂鱼的免疫细胞细菌杀灭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强 (图片来源:文献)
最后发现,不管几岁,大口牛胭脂鱼端粒长度都没有发生太多变化。这从侧面说明了大口牛胭脂鱼具有独特的衰老机制或者较慢的衰老速度。但是也发现了一个现象,那些处于生存压力较大的鱼,它们的端粒会稍微短一些。
要知道这些鱼可是活了一个多世纪了,越老身体反而倍棒,这在自然界几乎是不可能的,反常规的事。要是搞清楚了大口牛胭脂鱼的长寿机制那还了得……看到这,还有人觉得它们是不值一提的杂鱼吗?
参考文献:
[1]https://archive.org/details/northernfisheswi0000eddy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19-0452-0#Sec7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44328-8
[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88626-5#Sec7
作者:苏澄宇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主办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运行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普博览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